西安名小吃宣傳文案
說到西安小吃,大家能夠想到的特色有很多,首先是西安的肉夾饃、涼皮子、再就是Biang biang面它是陜西有名的特色小吃,當地也稱褲帶面。據說這個“biang”子有一段故事:biáng字的來歷就像獨輪車的造型?!耙稽c撩上天”指的是賣面人的草帽,“留個鉤搭掛麻糖”指的是車旁掛的麻花,“東一扭,西一扭”是指車夫推車走路時左右扭動以保持獨輪車平衡,“左一長,右一長”是指車幫上順搭的長面袋子。歌謠可謂高度概括了古道車夫的形態和艱辛,而“馬大王”的“馬”字和字頂頭的“穴”字分別代表了男、女。
biáng的字型來歷,同樣也是版本不一。
有一個說法是民間傳說biáng字為一無名秀才所造,時代無從考證。據說,當時一位貧困潦倒的秀才趕往咸陽,路過一家面館時,饑腸轆轆,聽見里面“biáng—biáng—”之聲不絕,不覺踱將進去。只見紅黃綠白、色香俱全的褲帶寬面條,煞是饞人。秀才要了一碗褲帶面,一陣狼吞虎咽,直吃得酣暢淋漓,到結賬時一摸兜,囊中早已空空如洗,無以付賬,只好求店家以書代之。按照店家所言“BiangBiang面”的字音,秀才觸景生情,感懷傷時,略加思索,筆走龍蛇,一邊寫一邊歌道:“一點飛上天,黃河兩邊彎;八字大張口,言字往里走,左一扭,右一扭;西一長,東一長,中間加個馬大王;心字底,月字旁,留個勾搭掛麻糖;推了車車走咸陽?!币粋€字,寫盡了山川地理,世態炎涼。從此,“biáng biáng面”名遍關中。
這段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“biang”字組合,概括biang biang面的產地特性,食者感受、制作工藝要領,原料、調料、做面人辛勤操作,秦人性格氣質,心底寬長,有棱有角,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,引出陜西人為之自豪的飲食文化。